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把深度学习的课堂“做出来”

发布时间:2022-04-30 发布者:    点击次数:

把深度学习的课堂“做出来”

——曲靖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数学组深度学习“竞赛课”活动圆满结束

2022年4月29日,曲靖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曲师附小”)2022年春季学期为期4天的深度学习“竞赛课”活动落下帷幕,数学组5位教师参赛,李妍、马欢获一等奖,周灵梅、赵芹、吕世松获二等奖。


此次深度学习“竞赛课”活动是曲师附小检验“以教为主”课堂教学向“以学为主”转型的教学改革阶段成效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诊断“双减”要求教师“教足教好”与学生“学足学好”政策在学校落地情况的途径之一。为确保诊断的聚焦性、针对性、权威性,学校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中心教学工作负责人研制了“评委手册”,邀请了曲靖市教体局教育科学研究所数学教研员王忠义、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学法教师朱彪、云南省基础教育“万人计划”小学数学教学名师(宣威市西宁一小教导主任)刘莹、曲靖市小学数学名教师(曲靖市第一小学高级教师赵昌英)担任本次竞赛课评委,组成了行政部门优秀教研员、大学教学法专家、一线名师为主体的评委团队。校长张坤香、支部书记李禹潞、副校长吴克伟全程参与数学组深度学习“竞赛课”活动。


数学组教师竞赛课题按照学期教学进度确定,以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数的顺序”“比大小”“比多少”“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摆一摆 想一想”为授课内容,以“台阶式任务”驱动,以信息技术手段、教具学具为支持,以老师干净亲和的语言为媒介,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学习过程组织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教一教、评一评、比一比等参与式、交流式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发现、数学表达、数学思考,在老师的点拨引领下,呈现水到渠成之感。

评委按照学校设计的“六维度”观课体系,对本次“竞赛课”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评价。赵昌英老师认为,从教师在课堂上的移动轨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看,本次教学竞赛呈现的5节课均不同程度的实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了层层推进的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绝大多数时间不是站在讲台讲授,而是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点拨,学生回应问题比较准确、表达比较清晰、参与非常积极,可以看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质量很高。但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同程度存在老师忽略了最前面的学生或是距离最近的学生等灯下黑”现象。刘莹老师认为,无论是教师设计的台阶式任务参与还是目标达成,本次课赛都很成功。但也存在老师们上“安全课”的情况,对学生不够放手,活动的设计的探究性还应该加强。朱彪老师则说,自己作为附小办学以来一直跟进并目睹学校深度学习课堂打造的一个见证者,从本次课赛中看到的是全体教师的成长,这种成长体现在全体教师对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应用、创造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质的新课程改革思想的认同和努力实践。尽管大家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等理念的认知应用还较为稚嫩,一个学期的学习实践能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王忠义老师指出,从附小“教研训一体化”设计提升教师素养推动课堂深度学习的体系来看,本次竞赛课是学校“双师”培养“把知道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做出来、把做出来的写出来、把写出来的讲出来”四个阶段中的第二阶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依据学生年龄特征,把教材内容设计成学生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教学支持辅助学生主动学习、全程学习、全面学习,学生的“一课一得”在任务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实现,的确改变了讲授式的机械学习和浅层学习状况,深度学习在课堂上“做出来”是真正实现的。


赛后反思交流中,综合组、语文组深入数学“竞赛课”课堂听课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课堂教学的教师语言要向数学老师学习,用简洁干净、逻辑严密的语言,营造生态的课堂。数学组的老师们则纷纷表示,本次课赛数学组能够取得“整体好课”的成绩,是因为大家牢记学校“教学就是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想,牢记深度学习是学生建构、创造、应用知识、获得能力、发展品性的系统方法体系,在研课、磨课、改课、展课过程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例子”,反复研究应用该例子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任务-步骤-支架”的匹配度,真正理解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协作者、支持者、服务者的角色意义,理解了站在学生立场“为理解而教”“为发展而教”的教学意义,做到了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正如周灵梅老师代表数学组老师作反思发言时指出,“减负提质”的主阵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新时期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改革研究实践势必成为常态。2022新课程标准已经发布,深度学习作为“以学为主”课堂教学实现的方法体系,也将成为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研究实践的常态工作,以“课标为指南、教材为依托、学生为根本”,也将是我们学做大先生的行动准则。


撰稿:李妍

审稿:张坤香